
斗門區、高新區組織轄區企業到依陸底安置點開展務工現場招聘會。
11月12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貢縣石月亮鄉依陸底易地扶貧安置點球場上,搬遷戶們聚集在一起,參加珠海市斗門區、高新區就業幫扶行動專場招聘會。“珠海幫扶政策好、外出務工有獎勵” “吃苦務工是硬漢、在家受窮是懶漢”“今日外出務工妹、明朝致富帶頭人”招聘會現場一條條紅色橫幅分外醒目。
“到珠海打工,你只需要帶一兩件衣服,車費不出,吃住全包。”珠海市鵬輝能源公司招聘主管蔡賢君向身邊的搬遷戶一一介紹就業幫扶政策、公司招聘的人員數目、工種、待遇。

向搬遷戶講解務工幫扶政策、用工情況。
“這次我們準備招聘300人,主要是普通工人、QC、保安、自動化技術人員、電工、生產組長。工資待遇一個月4200元到8000元不等。” 蔡賢君說,在鵬輝能源公司公司,就有70名福貢籍務工人員。
搬遷戶前支社和妻子咨詢了幾個公司用工情況后,決定報名到鵬輝能源公司務工。

加個微信,做個朋友,帶你去珠海。
“我想學電工,妻子當保潔員。” 前支社計劃到珠海學兩三年電工技術,回搬遷點開一個電器修理店。“這里人口集中,離鄉政府近,交通方便。電器修理生意應該不錯。”
“我到珠海兩年,就積攢了4萬元。老鄉們,窩在家里過窮日子,不如到珠海走一走,看一看,學一門技術,苦干四五年,積攢個七八萬沒有問題。”子里甲鄉金秀谷村委會妮相奪現場向鄉親們談自己在珠海務工的生活、收入情況,動員鄉親們到珠海務工脫貧。

妮相奪(左一)現身說法,談自己在珠海務工故事。
前年,妮相奪一家六兄妹一起去珠海務工。因沒讀過書,她只能當普通工人。2年后,勤快、好學的妮相奪學會講普通話、手機打字,成為熟練工。收入從最初的一個月4000元增加到一個月5000元。
“如果我在金秀谷老家種包谷,一年別說2萬元,2千元也攢不了。” 妮相奪的話,在搬遷戶們引起強烈的共鳴。
“車費都包,還有獎勵,應該出去闖一下。”
“搬下山到城里,花銷比山上多,得出去找活路。窩在家里,永遠也富不了。”

仔細了解務工政策。
依陸底搬遷點,共安置了石月亮鄉、馬吉鄉661戶2351人。搬遷入住后,福貢縣黨委政府把就業作為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幫扶的重中之重。在安置點建設12個竹編、棒球加工、民族服飾加工等扶貧車間,吸納部分搬遷群眾就近就業增收的同時,出臺政策,加大技能技術培訓,鼓勵搬遷群眾外出務工學技術,增收脫貧。

招聘會現場一條條紅色橫幅分外醒目。
在珠海市的幫扶下,目前,依陸底安置點已有上百人到外地務工。
“等草果賣完了,我們就去珠海。”搬遷戶肯四堆和幾個年輕人商量著趕緊把草果采摘出售,一起去珠海市打工。“趁年輕有力氣,去外面大城市見見世面,學一點技術,為以后集市新生活打好基礎。”
云南網記者 李壽華 攝影報道